2007年12月20日 星期四

新聞採訪寫作期末專題最新注意事項

期末專題期末口頭報告原則

1. 每組10 15分鐘, Q A35分鐘,請多運用多媒體素材輔助報告內容。

2. 口頭報告內容包括

a 專題題目,專題企畫觀點,專題內容綱要或是段落子標題。

b 設定擬要發表之媒體,觀看這篇報導讀者的特性。

c 採訪過程遇到之問題,小組採行之因應策略,預計解決之方案。

d 專題報導之心得。



12/25
(二)(請於本週五前預約完畢

1.910 12 00小惠老師會在研究室,如有問題,請各組和老師預約時間討論專題,時間請先向柏學助教登記,每組討論 20分鐘。各組登記先後順序,請和柏學助教協調討論。

2. 期末專題報告約2000 3000字,上限為 6000字,不要求排版,若有排版加分。

按此展開文章...

2007年12月18日 星期二

晚安祝你好運心得

951902李思穎 951905李佳霖 951923彭郁婷 951935陳俐妏 951936余亞璇

在麥卡錫主義的1950年代,人心惶惶, 眾人一舉手投足都有可能會被指控為共產黨黨員。眾人皆知麥卡錫其實並無證據可以證明手中的共產黨名單是否為真,而媒體發達,電視當道的年代,電影中刻意描寫連公開結婚權利都沒有的主角們,卻致力於對抗強大政治勢力,勇於揭發不實真相,身為新聞工作者的他們,十足令 人敬佩。而導演喬治克隆尼以另類手法拍攝本片,其中關於美國參議員約瑟夫‧麥卡錫的所有畫面,皆採自真實紀錄,而非演員所扮演。喬治克隆尼為表示對小布希政府的不滿而拍攝此片,其本意在於強調新聞自由的重要性,即便在如今這麼開放的社會上,仍然有許多報導掌握在強權之下,使我們蒙蔽在「虛擬的事實」之中而渾然不知。

然而新聞並不是個人形象打造的道具,也非利己的私人產物。回想歷史,這樣的狀況反覆出現,無論是希特勒、毛澤東,或是近代的白色恐怖,都足足顯示出新聞媒體備受利用而無法自由展現公正道德的一面。即便媒體與政府隨時處於亦敵亦友的狀態,相抗衡之下的矛盾必定是存在的。日本新聞界在這方面也有所反省,日本報社競爭激烈,但近幾年都是由《每日新報》這家年輕的報社獲獎,而非歷史較久的《朝日新聞》或是《讀賣新聞》。日本資深新聞工作者大谷昭宏因此說道:「《每日新聞》能得獎,給日本新聞界很多啟示,因為得獎的都不是與大媒體、官員關係密切的記者室記者。」而紐約時報董事長兼發行人沙茲伯格也曾說過:「不應讓身邊的政治人物影響我們,媒體的第一守則就是報導事實。」媒體在工作上會面臨分別來自不同政治立場的巨大壓力,正因如此,新聞媒體更要堅持報導事實,並勇於向威權挑戰,使社會上的公共利益得以維護。

俄羅斯近日有一期的刊登「俄羅斯媒體反擊」一文指出俄國國防部長與相關官員間彼此推脫責任,將庫斯克潛艇沉沒事件的發生,歸因於各個俄國電視台,相關人士指出,各個新聞台在每一正點新聞時段,反覆重播後續援救報導與死難者名單,不時地加重了關心此事的全俄民眾心中的哀悽失望。因此將這個事件歸咎於惹是生非的媒體上,而不願承認「俄國真的是不行了。事實上,俄羅斯不少媒體顯現無比的勇氣,以新聞、圖片或電視畫面報導事實真相,與官方發佈的消息大相逕庭。媒體勇於揭發內幕的表現觸怒普丁總統,他生氣地指責獨立媒體負責人是「竊取金錢,操縱民意」。

新聞在維持國家形象,及闡述事實的兩方立場拉鋸之下,必然有所為難。因為人民信任媒體,導致媒體成為各大勢力眼中的肥羊。如此龐大的資產,卻也需要金錢的資助才得以維持,在這樣的狀況下,能夠堅守自己本分的新聞工作者,才是社會上所需要的公正維護者。而著名的「水門案」也是發生在這樣環境之下的一大經典,「深喉嚨」在匿名保護之下,與兩名菜鳥記者聯手擊垮備受爭議的尼克森總統,使正義得以還原真相。

這樣的精神,不論是在哪個國家,都是必要存在的。台灣的嘉義八掌溪事件,當時在媒體與眾人目光睽睽之下,等待救援與死神拔河的四名工人,其實是被官僚與救難人員們互相推拖責任給誤死的,此事經媒體重播渲染激化,民怨似洪水,迅速形成政治巨浪,而原本該負責的地方政府衝擊到中央,在全省民眾間餘波不斷。各方民眾矛頭爭相指責舊政府的失策、新政府的無能,終於巨大的政治壓力引發了官員們的辭職風暴。因此我們可以看見,新聞工作者在社會上的重要性,為民發聲,幫助弱勢是媒體絕對不能忘記的本分,如果社會多一些眼光深遠的新聞工作者,並不再只是以提供娛樂消息為滿足,真正做到制衡政府、堅持報導真相,才能真正達到第四權的功用。

按此展開文章...

晚安,祝您好運! 電影心得

GOOD NIGHT AND GOOD LUCK
951926 楊尚泊 
953027 張正彥 
952919 鄭雅欣 
952933 李歡
953045吳治樺

電影是描述1950年代時期的美國,是剛經歷過二戰嚴酷歷史的美國,正面臨著共產黨全面滲透的恐怖時代,全美人心惶惶,深怕自己的身邊有著共產黨的影子,而此時威斯康辛州的麥卡錫議員卻公開宣稱美國政府早已被共產黨滲透高達200多人,且自己握有名單,並不斷的對無辜的人隨意的指控迫害,造成美國陷入麥卡錫恐怖中。

本部片最讓人敬畏的是挺身對抗政治迫害及白色恐怖的兩位小記者。

身為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媒體人的蒙洛與佛瑞德,在自己的節目「面對面」上,報導出麥卡錫的惡行,並聰明的利用麥卡錫自己在公開場合的演講畫面來反麥卡錫一軍,但麥卡錫也不甘示弱的上節目對蒙洛公開宣戰,巫賴蒙洛在20年前有捐錢給共產黨組織,企圖混淆視聽,ㄧ場精采的媒體攻防戰一觸擊發。

在整個故事當中,我們可以看到蒙洛與佛瑞德在當時恐慌的年代,勇敢且不畏懼地報導出完整且公正的新聞,即使承受著也許會遭人誣陷、迫害的壓力,仍要揭露麥卡錫議員的真面目,並還給無辜的受害者公道。

屠殺與迫害,被白色恐怖氣氛壟罩的台灣。

與電影相同的時期,在台灣也上演了一部相同的戲碼。1950年代,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為了防止共產黨在台灣的擴散,頒布了長達38年的「戒嚴令」,戒嚴更直接的造成台灣白色恐怖的蔓延。「保密防諜,人人有責」這句話在當時是個極具影響力的口號,甚至是處在現代民主自由體制下的我們仍有所耳聞。根據維基百科對於台灣「白色恐怖」一事的敘述中,戒嚴令的無辜受害者約達14萬人,而其中包含了許多本省和外省的「匪諜」、知識份子、文化人、工人和農民等,且在最後仍補充道:「對於『白色恐怖』受難人數,白色恐怖基金會呈報行政院的數據,都只是領取受難補償的人數,並非確切受難人數」

那麼到底白色恐怖在台灣造成了多麼大的傷害?剝奪了多少人的生命、多少人的言論自由呢?

恰逢今年是二二八事件的60周年。發生在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波及了全台灣的人民,同時也是政府首次大規模屠殺台灣人民的事件,更在兩年後,頒布了所謂的「戒嚴令」,從此,政府便有「體制」的屠殺與迫害臺灣人民。

從現在的角度來看,當初國民黨掌權的作為實在不可取。但在今天令人不解的是,台灣兩大黨在爭權奪利的過程中,不僅掀起了一波波的省籍情結(228的導火線之一)、口口聲聲的要大家愛台灣,卻是以制式化的標準與口號評斷台灣人民是否「愛台灣」(例:2007/12/07 09:43奇摩新聞報導的一篇文章居然以「立委促銷吃柳丁嘗番薯 就是愛台灣為標題),而綠色黨競爭激烈的過程中,竟然又拿二二八事件來抨擊藍色黨,讓我們不解的是,事前兩個大黨都在頑固的辯論著誰才是外省人(挑起種族情結),事後其中一黨又拿著二二八事件譴責對方,整件事情中綠色黨前後矛盾,一來作錯事的並非「現在的國民黨」,二來,他們在挑起二二大事件為爭議話題時,殊不知是在自打嘴巴。

當然,以上的文章並不特別為國民黨說情,也不是一味的不滿綠黨,只是希望藉由這樣的例子,提醒台灣人民應更正視我們政治上的許多問題,並能像電影主角那樣以自己的所能-發出聲音。


此外,在現在的台灣,如「面對面」此種性質的節目是已經到了「氾濫」的程度,但「量」與「質」卻不能畫上等號。在台灣,有幾個電台、幾個節目主持人能像蒙洛一般除了能秉持「公正客觀為原則」的播報新聞,更能「不畏懼強權」地把他們所知的「事實」呈現給觀眾呢?

我想,這是個很好的問題。

我和許多觀眾一樣,對於影片中蒙洛和佛瑞德的作為相當的景仰。當然,也很自然地希望台灣能有如此的偉大人物。同時我也相信,在我們這個世代的年輕人,更能公正客觀的看待新聞事件且不被媒體一味的影響。因此,對於台灣,我相信我們能創造更好的媒體環境,也希望有更多的人給予我們支持,而不是隨意的將「草莓族」、「沒希望的下一代」這些偏頗的言論套用在我們身上。那我們的心得也到此結束,晚安,祝您好運!

按此展開文章...

晚安,祝你好運

951910李怡靜 951929簡伶恩 951931李采芝 951933王上宜 951934李岱臻


我們常常說媒體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用來監督政府的第四權,而保障新聞自由就是這第四權最基本的環境。正如片中CBS的新聞評論節目一樣,在面對多方壓力之下,依然能秉持初衷,堅持新聞自由,將事件最真實的一面報導給所有的觀眾。

一九五零年代正是共產主義盛行的時代,仇共情結高漲,如同台灣所經歷的白色恐怖,任何跟共產黨沾上邊的人,不管是否有切確的證據,都會被貼上共產的標籤。共產主義被妖魔化,意識型態之間失去了對話與辯論的空間,於是「共產主義就是錯」成為主流的聲音,就像神主牌一樣,誰也不可侵犯,麥卡錫也利用這股力量操縱的政壇及國家,麥卡錫參議員趁機大搞政治運作,隨意指控、誣陷無辜同僚與官員,甚及於任何反對他任意指控的人是共產黨或其同路人。在那個時代,言論、人身自由都會受到威脅了,更何況是媒體的新聞自由。

但是蒙洛為了不向所謂的白色恐怖低頭,在CBS的新聞評論節目上仍是向社會大眾報導最貼近事實的新聞,也公開抨擊麥卡錫的反共主義。這個新聞評論雖然得到很多人的支持,並且有另外一名CBS主播也在電視上公開表示支持,此舉雖然被報紙社論批為不客觀、有偏見,這名主播因此選擇自殺,然而歷史卻還他清白,這群人也使美國的新聞自由得以保存、不受到侵害。

正如傑佛遜說過,「假如讓我來決定我們應該有一個沒有報紙的政府,還是沒有政府的報紙,我會一刻也不猶豫地選擇後者。」在這個人人自危的年代,一般的群眾很難以自身之力來有效遏止這種國家政治間的亂象,唯有借助新聞媒體的力量,才能與之抗衡。因此,片中的新聞主持人蒙洛與他的新聞團隊才會不計代價德捍衛自己的新聞自由。片中主角冒著政治不正確的風險與軍方的壓力,群眾輿論與商業利益競爭也是一大難題。而除了要解決這以上的難題並捍衛自己的新聞自由之外,媒體也必須要秉持客觀報導事實,善用自己的媒體專業,才不會讓新聞自由反而成為另一個亂象。

在影片中我們看到了媒體不屈服當權者努力地想把事實呈現給大眾的精神,而先前曾來台訪問的紐約時報董事長沙茲伯格也提到相似的觀念,他認為:「不應讓身邊的政治人物影響我們,媒體的第一守則就是報導事實。」 報導及追求事實是新聞工作最優先的責任,亦是讀者的責任!如果報紙未嚴格監督政府 未提供應有的資訊品質,那麼拒買就是讀者的責任!

第二個重要角色是質疑當權者,這並不意謂你要不信任當權者,而是你不應只接受當權者單一的說法,所謂的當權者有時是政治人物,有時是財經界領袖,有時是媒體自己,我們不應失去立場,我們也應自我質疑。如同華盛頓郵報在水門案中的表現:兩位郵報記者如何在報社高層的信任與支持下,勇敢地揭發白宮醜聞的往事。紐約時報也曾樹立典範,其中最為人熟知者,就是當年不懼美國國防部的威權,循司法途徑極力爭取披露國防部越戰報告的新聞自由。這一戰贏得辛苦也贏得漂亮,自此政府機關再不能隨意祭出國家安全的大旗,阻擋媒體或公眾關切公共事務的權利。 對優質新聞的堅持,強調報導事實是媒體最優先的責任,經營優質新聞也可降低讀者不信任感。新聞品質的提升不斷要求,經營管理階層始終堅持不媚俗的辦報理想,並尊重編採部門的新聞專業,方能稱為一個好的新聞媒介。

媒體的影響力無遠弗屆,它可以教人為善、啟迪人心,但作為新聞媒體從業員,如果太快就忘了理想、忘了堅持,太快就陷入了政府軍工娛樂結構的腐化並視若無睹,那麼媒體將是惡魔,「第四權」也只是個令人感到羞恥的封號罷了 。

按此展開文章...

2007年12月17日 星期一

Good Night & Good Luck 電影心得

951913劉昱玲 951914陳綉琪 951916吳安琪 951920蕭子軒 951921張毓麟

  「《Good Night, and Good Luck》其實是向我父親、蒙洛、及所有無畏當道新聞工作者致敬的一部作品。」喬治克隆尼的父親當年就是新聞主播,他自己也是讀新聞出身的,因此對於新聞從業人員的責任與風骨,更有深刻的體認,巧妙地以這個1950年代的真實故事。就像電影裡的主角Edward R. Murrow一樣,父親是一個是說對的話,只作對的事的人,對他及那一輩同僚而言,蒙洛的英雄事蹟是一個典範與標竿。而在電影拍攝過程中,關於新聞及史實的部分,絕對要做到反覆求證,確保消息來源及內容的真實性。





  《Good night, and good luck》以黑白片的方式拍攝並剪輯當時新聞節目與影音畫面,兩相結合,還原了在一九五○年代在美國本土令人聞之喪膽的McCarthyism。描寫了美國1950年代「冷戰」時期,自由主義國家與共產主義國家關係勢同水火,共產黨全面滲透、赤化世界的恐懼瀰漫美國社會,共產主義被妖魔化,意識型態與意識型態之間便失去了對話與辯論的空間。

  威斯康辛州參議員Joseph R. McCarthy當時宣稱握有國內「共產份子」的名單,藉此審查各個公務機關、新聞媒體等,當政府開始大似審查公民的言論、身家背景時,一面批評共產主義的人,正成了作實共產主義的劊子手,開始殘害公民自由,甚至連新聞媒體也不能對McCarthyism的一切提出疑問與不同意見,否則,你就會被扣上一頂大帽子:賣國的共產份子。這段期間,McCarthyism以謊言捏造的方式,隨意指控他人,用以挽回自己每下愈況的聲勢,造成許多戕害民眾自由人權的情事案件,言論及新聞自由面臨空前未有的威脅。此時新聞輿論成為重要的一權,試圖平衡政府權力的不當傾斜。在當時的年代裡,仇共情結高漲,人性此刻是脆弱卻又激昂的,害怕至極的結果便是將敵人與朋友做明顯的切割,人民即使感覺不對勁,卻也無法拿出勇氣對抗這股超強的意識流。這樣的情形在台灣也能尋到歷史蹤跡,每個時代的政客、掌權者,似乎都對人性瞭若指掌,只要拿出民族情感、豎立敵人,民眾便能隨之揮旗起舞。

  在電影中看到作為記者、新聞人所面臨的多重壓力,除了冒著政治不正確的風險、軍方的施壓以及民眾懷疑的眼光外,在媒體組織結構下,又必須與「商業利益」進行拔河比賽的拉鋸,媒體老闆認為觀眾愛看的是輕鬆娛樂的節目,而不是嚴肅的政治議題,觀眾是商業廣告主的最愛,媒體正需要這些廣告主,就在這環環相扣之下,Edward R. Murrow的節目雖然揭發了McCarthyism,最後還是被迫中止。美國CBS電視網新聞製作人Fred Friendly面對電視台與贊助廣告商的強大壓力以及籠罩在「白色恐怖」的氣氛下,依然堅定立場,在其製作的《See It Now》節目當中,由節目主持人Edward R. Murrow不斷公開檢視McCarthyism在進行其政治迫害的行動中散佈謠言與謊言的行為,而McCarthyism又指稱Edward R. Murrow本人就是共產主義信仰者的回應,更讓當年CBS這一群新聞從業人員人心惶惶,而恐懼與報復的氛圍也始終揮之不去。最後在他們秉持專業與信念之下,終於真相大白,戳破麥卡錫的謊言。如同紐約時報董事長兼發行人沙茲伯格所強調,美國及台灣都面臨社會兩極化的現象,媒體責任因此變得更重要,「不應讓身邊的政治人物影響我們,媒體的第一守則就是報導事實。」聯合報社長王文杉也指出,「我們必須讓政府了解民眾的需求,也扮演明鏡的角色,讓政府明白其施政是否適當。」

  Edward R. Murrow身為新聞工作者的膽量最讓人感動!第一次在節目中批判Joseph R. McCarthy時,他臉上神態自若,但腳卻在桌子底下抖個不停;這一切只有Joseph R. McCarthy看到,Edward R. Murrow在其他人的眼裡,永遠都是那副冷靜、不為所動的樣子。在與惡勢力對抗時,隱藏在冷靜、堅強的「Public Mask」後面,是必然的「Private Fears」。但他們絕不會將「Private Fears」顯露出來,持續攻擊、不讓惡勢力有嘲笑他們軟弱的機會,這就是新聞工作者的膽量與勇氣! 

  「假如讓我來決定我們應該有一個沒有報紙的政府,還是沒有政府的報紙,我會一刻也不猶豫地選擇後者。」
(傑佛遜:《致愛德華•凱林頓的信》1787年1月16日)
今日我們談起新聞自由,必然忘不了傑佛遜的這一段話,這種寧願無政府也要保有新聞自由的精神,已被媒體奉為最高圭臬,也正是新聞媒體做為第四權最基本環境與條件。作為新聞人、作為無冕王,卻須在紛亂的訊息符號中,理清頭緒,並且鼓起勇氣作對的事,的確充滿矛盾與掙扎,雖然在與McCarthy對峙的過程當中,一名主播由於支持主持人Edward R. Murrow被報紙社論批為不客觀、有偏見因而自殺身亡,然而歷史卻還他清白,這群人也使美國的新聞自由得以保存、不受到侵害。

  Edward R. Murrow在《Good night and good luck》結尾的演講中,除了批判電視媒體的墮落,也批判了中產階級的冷漠,他指出中產階級「有錢、逸樂、自滿,天生對惹人不快的訊息敏感,而大眾媒體也反應了這種傾向」。中產階級大多是知識份子,有能力、有財富,卻對社會不聞不問,我們大多數將來也會成為中產階級,但是對社會的關心有幾個人能做到呢?我們總是在批評媒體越來越綜藝化,但身為知識分子的我們,除了批評之外其實還可以做更多實際的行動!;而同樣身為中產階級、卻背負著「第四權」、「守門人」等社會期望的媒體工作者,更應像Edward R. Murrow一般,不畏強權,以銳利的目光揭發社會腐敗的一面。

  這部電影跟水門案有異曲同工之妙,都講到媒體的第四權,兩個都是運用第四權恰當的例子,揭發政府官員不當的行為,也不斷的點出媒體對於國家與社會改變的重要性,當真實與個人危險相衝突的時候,該怎樣取捨,這些值得台灣的媒體學習。媒體的影響力無遠弗屆,它可以教人為善、啟迪人心,但前提是” humans are determined to use it towards those ends”,作為新聞媒體從業員,如果太快就忘了理想、忘了堅持,太快就陷入了政府軍工娛樂結構的腐化並視若無睹,那麼媒體將是惡魔,「第四權」也只是個令人感到羞恥的封號罷了

按此展開文章...

晚安,祝你好運

951907林仲恩 951924汪楚瑜 951930鄭思平 951938柳旻慧 951940林琍瑩



麥卡錫主義(McCarthyism):凡對於公開指控某人有親共而不忠於國家之行為,但卻無充份證據者,通稱之。
- 維基百科Wikipedia

1950年代初期,共產黨全面滲透,赤化的恐懼瀰漫美國社會。國會議員約瑟夫˙麥卡錫,仗著自身的影響力,利用機會隨意指控、誣陷,大肆渲染共產主義已透過各種管道滲入美國國土,意圖擴大恐慌。許多公務員就在「安全有顧慮」等莫須有的罪名下遭到監控、解僱或囚禁。透過這種非理性的毀滅手法成就自己的政治野心,麥卡錫主義不但沒有替美國國家安全帶來幫助,反而成了整肅異己的手段。

在麥卡錫的煽動言論籠罩下,大多數人只好忍氣吞聲尋求自保。正義與理性顯得搖搖欲墜,言論及新聞自由面臨空前未有的威脅的同時,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記者艾德華˙蒙洛以及他的新聞工作團隊,面對社會大眾與受迫害的壓力之下,決心起身對抗撲天蓋地的麥卡錫主義,報導不公與被蒙蔽的真相。在動盪不安的年代,一片害怕出聲的恐懼氛圍中,釐清現實,理清頭緒,並不畏強權,對於「媒體素養」的執著,堅持揭發真相的責任與道德,決心透過「調查性報導」揭露麥卡錫化身恐懼販子,剝削人民「言論自由」的真相。

媒體素養(Media Literacy):指在各類處境中存取、理解及產製媒體訊息的能力。「媒體素養教育」或「媒體教育」有別於培養媒體從業人員的媒體專業教育,教育對象的主體是全體公民,教育目標在於培養全民具備思辨與產製資訊的能力,可以以批判性的角度去解讀媒體信息。
- 維基百科Wikipedia

調查性報導(Investigative Reporting):目的在於揭露被隱藏起來的情況,其題材涉及人類活動的各方面;利用長時間累積足夠的消息來源和文件,向大眾提供強而有力的解釋。
- 維基百科Wikipedia


「言論自由是基本人權,言論自由在世界各地都是民主的基本要素。」
-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凱西

安全與「新聞自由」相互對立的緊張關係,迫使許多記者們,仍須冒著死亡或遭受監禁的風險,來為我們報導新聞。十二月十日為「世界人權日」,以維護新聞自由為宗旨的「無疆界記者」在新聞中,強烈譴責:「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記者、網路異議者及言論自由活躍人士的監獄。」新聞稿進一步指出,中國政府就奧運一事儲存了外國記者及人權分子的個人資料檔案,這次他們被拒絕入境,明確反映了北京當局要排除異己的決心。隨著歐歐洲聯盟與中國之間關係日益密切,以及二零零八年北京奧運舉行的日期愈來愈接近,歐洲議會領袖質疑中國人權表現的聲浪也愈來愈高。回想起二零零一年中國政府為取得七年後的奧運舉辦權,承諾將對人權及新聞自由做進一步的改善。而今距北京奧運只有八個月,仍發現中國大陸的網路受到嚴密控制,使用者不能連線到國外兩千多個新聞網站,網路警察及檢查員監視網路,尋找批評當局的內容。無疆界記者強調:「我們有責任引起人們對中國言論自由災難性情況的關注。中國政府必須在奧運開始前採取連串重大行動,首先釋放監獄中超過一百位的記者及網路異議人士。」此外,他們還指出,雖然中國媒體目前服膺市場定律,迅速改變,但中共中央宣傳部及政治警察仍然繼續監控、審查及逮捕不屈從的記者。甚至禁止中國媒體出現對一些問題的負面報導,其中包括空氣污染、台灣加入奧運聖火傳遞路線的爭議和公共衛生等。這份報告舉出過去一個月發生的好幾起案例,包括外國媒體被禁止接觸異議人士或他們的家屬、被拒絕採訪公開審判,或是受到壓力而終止採訪某一事件。

新聞自由:又稱新聞自由權,是憲法為了保障新聞媒體自主性,提供新聞媒體一些言論自由保障之外的特別保障,以使其發揮監督政府的制度性功能。新聞自由並非是以保障或促進新聞媒體自身的利益為中心,而是以呈現真實報導的方式,傳達給社會大眾知道,讓人民有「知」的權利。
- 維基百科Wikipedia

根據「無疆界記者組織」的研究報告指出,近年來,全球許多國家對新聞及言論自由的保護,有明顯退步的現象。美國總統布希在亞洲之行的重要演說中卻表示:「現代的台灣自由、民主與繁榮。全面接受自由的台灣,讓人民獲得繁榮,並創造了一個自由和民主的華人社會。」由此可見,台灣在世界許多國家的眼中,是擁有言論自由、民主社會的代表。但近來,我們打開電視新聞,見到的卻是許多人利用台灣的新聞自由、言論自由,發表誇大不實且具人身攻擊的不實報導。例如:教育部秘書長莊國榮,利用媒體所引發的言論爭議。此行為是否濫用了言論自由?教育部應有待斟酌。

身為媒體新聞人,如果忘了理想,忘了堅持,只會對著一時的口水戰窮追不捨,忘了焦點,也辜負了社會大眾的信任。現今台灣政論性節目繁多,但大多都成了娛樂化。政客所言屬實與否?「愛台灣」、「不愛台灣」時時被政治人物放在嘴邊,然而,充分的證據又在哪呢?這是否算是一種「麥卡錫主義」的重現?諷刺的是,觀眾們又是抱以何種心態去觀賞?我們放任那些未經證實的話語在電視上流竄,任何人說的話都能一舉躍上螢幕、公諸於世,媒體的公正性被踐踏的一文不值。當大眾不在乎真正會影響人民的新聞,嚴肅的政治議題不再討喜,新聞所該有的存在價值被社會所淘汰。如同《GOOD NIGHT, AND GOOD LUCK》當中,上司認為觀眾愛看的是輕鬆娛樂的節目,而非嚴肅的政治議題,迫使蒙洛的節目終止。

電視節目通常是主播獨享掌聲與光彩,但唯有製作人的協助與規畫,才能帶出一個精誠團結的團隊。節目製作人佛瑞德˙芬德,亦然決然地選擇了一個最有共患難意識的姿態以表達他的新聞狂熱外,也選擇了坦然所有的情報以成就他的另一個姿態。

這場以個人身份向國家機器發起的正義之戰,雖讓人付出慘痛代價,但終究成功地扳倒麥卡錫議員,捍衛了用鮮血、生命爭取來的自由!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Wikipedia、奇摩知識+、Yahoo奇摩新聞
參考書集:當代新聞採訪寫作(1995,密蘇里新聞學院教授群)

按此展開文章...

晚安,祝你好運 電影觀賞心得

951927許瀚昌 951928陳詩瑜 951932賴育中 952016張楚陽

這部電影描寫在1950年代的美國,那是個恐共的年代,共產主義在全球許多國家急速的蔓延著,而這時竟還有政客不嫌國家太亂,來自威斯康辛州的麥卡錫議員,跑出來到處誣陷別人是共產黨,或者是共產黨的同路人,如果有人反對他,或是幫被誣陷的人說話的話,就順便連他們也一起指控。這樣如此恣意妄為的做法讓全國民眾都陷入一片愁雲慘霧之中。
 

在我看來,這部電影裡的一切與近年來的台灣似乎有些相似。

政黨之間的族群紛爭,如果有人做的事違背了該黨利益,就把他扣上帽子,說他是某某同路人。兩方就這樣吵個不停。

與現在台灣不同的地方,那時仍然有一小群人,他們不顧一切,只因為這一切不公義的事,理所當然應該由媒體來揭發政客的醜態,讓民眾知道真相,而不是一昧的被牽著鼻子走。

片中喬治克隆尼飾演的CBS電視台製作人佛瑞德芬德利以及大衛史翠森飾演的記者艾德華蒙洛,他們在人身和工作可能遭受迫害下,成功的扳倒麥卡錫,這也讓我們看到了公義與自由。

就算如此,現在的美國其實跟片中那時的美國國情,似乎也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

無論麥卡錫還是現今美國總統小布希,不管是反共口號還是反恐主義,一切都是這麼的相似。只要你從伊斯蘭國家到美國,只要你鬍子長得跟伊斯蘭人一樣,只要你跟伊斯蘭國家的人有往來,你就可能遭到政府的監控,只因為你"可能"是危險人物,"可能"做出類似把雙子星大廈炸垮的事情。看起來藉由維護民主之名所做的事,其實一點都不民主。

「自由自由,天下古今幾多之罪惡,假汝之名以行!」 - 羅蘭夫人

而政客也不過只是利用自由之名,藉以達到自己的政治目標。就像是調查報告說伊朗並無埋藏核子武器的現象,但美國仍堅持伊朗可能造成中東動盪而想攻打它,不過也只是覬覦該國石油的利益罷了。

按此展開文章...

電影心得 Good Night & Good Luck晚安 祝你好運

Good Night & Good Luck晚安 祝你好運

951901陳家嬿;951903鐘佳伶;951904廖欣怡;951917葉素昀

1950年代,共產、赤化的恐慌瀰漫整個美國,處於這個誣陷、充滿恐懼時代的人們無不自危,有人利用人們的恐懼企圖製造社會恐慌以及混亂,嚴重的影響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但片中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記者艾德華‧蒙洛(Edward R. Murrow)和他的節目製作人佛瑞德‧芬德利(Fred W. Friendly)則為捍衛新聞自由而奮鬥,雖然過程中付出許多代價,但最後在他們秉持強大的信念下終於達成他們的目標。同樣的例子在台灣也發生過,60年代的白色恐怖,新聞自由遭受嚴重打壓,時代在變,人民也為了新聞自由而努力,然而前陣子發生政府對TVBS抹紅打壓事件,讓我們不禁擔心戒嚴時代又要重演了嗎?


政客常利用新聞媒體,塑造出一種氛圍,而沒有認真探究真相的觀眾,就會輕易的被洗腦甚至煽動。如同現在政黨的力量滲入電視台和報社,我們很容易就可分辨出新聞台是哪個派系,但一跟政治扯上關係,新聞媒體還有公平性可言嗎?最後,人民也將厭倦這種互相攻訐或是互相偏袒的不實報導。媒體是應該質疑威權,尤其在扮演監察角色監督政府,新聞價值顯而易見,不但要不斷提升新聞品質、承擔錯誤並勇於檢討改正的新聞專業,才是公民所要取決的新聞內容。

日前,美國MSNBC主播Mika Brzezinski,為維持新聞素質,撕掉Paris Hilton這位話題女王的新聞稿而引起轟動。在這次的風波中,Mika拒絕將Paris Hilton的出獄新聞當成是晨間新聞的頭條並將文字稿撕毀,堅持播報她認為比較重要的新聞:共和黨聯邦參議員魯加決定在伊拉克戰爭一事上與布希總統劃清界線我們不禁思考,台灣的媒體能有他們的勇氣嗎?像Mika敢把她認為不重要的新聞稿給撕掉,而台灣的媒體人呢?現在,在很多新聞台上,只看的見那些年輕漂亮的女主播賣弄她們的姿色,有時甚至連稿都唸不好,又如何要求他們擁有更深一層媒體的道德與勇氣?一份報導要能在新聞史上留名,除了要有眾多的人才和雄厚的財力,更要有向威權質疑的勇氣。

這份質疑威權的勇氣,絕不是為反對而反對,而是基於維護公共利益,向威權挑戰。在這方面,紐約時報曾樹立典範,其中最為人熟知者,就是當年不懼美國國防部的威權,循司法途徑極力爭取披露國防部越戰報告的新聞自由,如同影片中的情節般,這一戰走得艱辛卻贏得漂亮,政府機關不能矇蔽民眾,阻擋媒體或公眾關切公共事務的權利。提及水門案,媒體挑戰威權的過程,不禁讓人捏了一把冷汗,及佩服記者鍥而不捨的精神。當時在尼克森政府對郵報百般威嚇、其他媒體人員也默不作聲的恐怖氣氛下,當時的報社竟願意冒起讓整個集團瓦解之風險,執意追查事實真相的決心。而《晚安,祝你好運》片中的主角也甘冒未來前途的風險,努力批判不實的論點,作出公正報導。

資料顯示,台灣新聞自由度是全亞洲第一名,這是經過十幾年來努力的成果,我們擁有高度自由,更應該勇敢捍衛新聞自由,就如同片中兩位媒體人一樣,作為新聞媒體人不是向主流低頭,或是為了商業利益而與良心背道而馳,因此台灣設立了「國家傳播通訊委員會」(NCC)作為監督、管理媒體亂象,而新聞媒體本身也須有自知之明,發揮公平與正義,追求真理,確實做到監督政府、關懷社會公益的職責。

分享:

「我們常說思想與資訊的重要,也希望哪個星期天晚上,原本播綜藝節目的時間,改播美國教育現狀的調查,每一兩週原本播喜劇的時間,能改成探討美國的中東政 策,節目贊助商的形象會受損嗎?股東會憤而抗議嗎?頂多是有好幾百萬的民眾,可獲得更有意義的資訊,這將影響國家的未來,以及企業的未來。有人說觀眾沒興趣看,這些人實在太自以為是。我只能說,就記者的角度,許多證據與他們的說法相反,即便他們對,改革也無害。假如正如他們所言,電視只是來娛樂及逃避,那 麼電視的優點已岌岌可危,所有的努力也將付諸流水。其實電視這工具可以教育、可以啟發、可以激勵,但唯有願意朝那方向努力,電視才可能發揮正面的效用,否 則只是線路與光構成的盒子。晚安,祝你好運!」

——艾德華蒙洛(Edward R. Murrow)

參考來源

1.羅摩講堂

http://tw.myblog.yahoo.com/jw!InnmoJyVBRKgdhNQLKRnyNRPN_fo/article?mid=144

2.Rh的隨手筆記

http://huangrh.blogspot.com/2007/07/blog-post.html

3.寶貝LUCKY的我

http:// www.wretch.cc/blog/doggielucky&article_id=3845725

按此展開文章...

晚安 祝你好運

951908 林暘凱
951909 許雋偉
951911 蔡梓聖
951918 葉睿騰
951919 鄭信平



  晚安,祝你好運(Good night & Good luck)是由真人真事改編而成,故事描述在1950年代初,共產黨全面滲透、赤化世界的恐懼瀰漫美國社會,來自威斯康辛州的約瑟夫‧麥卡錫議員則利用機會隨意指控、誣陷,意圖將恐懼擴大。此時此刻,人人害怕如驚弓之鳥,言論及新聞自由面臨空前未有的威脅。然而,CBS的記者艾德‧蒙洛和他的節目製作人佛瑞德‧芬德利決心起身對抗撲天蓋地的麥卡錫主義,並揭露他化身恐懼販子,剝削人民及言論自由的真相。然而,這場以個人身份向國家政治發起的正義之戰卻讓兩人付出慘痛代價。

  最後,在強大信念的堅持下,愛德華與佛瑞德成功扳倒麥卡錫議員,這個美國200年歷史上最具爭議的政治人物,也捍衛了曾經用鮮血、生命爭取來的自由!

  本片全以黑白畫面手法拍攝,卻顯現出了故事的時代特性,猶如將人拉回1950年代的故事背景中,令人身如其境。在故事中顯現出美國雖以自由為號召所建立的國家,然而在1950年代因為共產黨的滲透,卻使得人民失去了言論以及許多的自由。然而身為媒體工作者,雖然扮演著監視政府的第四權,卻不得不在政府的逼迫下妥協,使得媒體彷彿失去了意義完全受到政府的操控,且在片中那個人人自危怕被誤以為是共產黨黨員的年代,更是沒有人敢挺身而出,但是片中蒙洛及其製作團隊所做的「面對面」節目卻不顧自身的危險,奮勇的發表自身的意見,也是許多人民的心聲,他們勇敢的替許多被政治迫害的受害者大聲的喉舌,也是因為她們這樣的挺身而出才讓劇中的空軍官員有了復職的機會。並且她們大肆的批判四處迫害及誣告他人的參議院議員麥卡錫,他們這樣的作為不只使許多人有平反的機會,也讓許多人開始反省,甚至也賜予許多人勇氣敢真正的站出來加入批判政府錯誤做為的行列。劇中這樣的情形在台灣也能尋到歷史蹤跡,從早期的白色恐怖到前陣子政府對TVBS的抹紅打壓,都是例子,每個時代的政客、掌權者,似乎都對人性瞭若指掌,只要拿出民族情感、豎立敵人,民眾便能隨之揮旗起舞,而民眾是否也應該學習如何判斷媒體的是非?

  電影中最後蒙洛說了段發人深省的話:歷史是我們造成,如果繼續因循,歷史會復仇,懲罰也將毫不留情的降臨。我們常說思想與資訊的重要,也希望哪個星期天晚上,原本播綜藝節目的時間,改播美國教育現狀的調查,每一兩周原本播喜劇的時間,能改成探討美國的中東政策,節目贊助商的形象會受損嗎?股東會憤而抗議嗎?頂多是有好幾百萬的民眾可獲得更有意義的資訊,這將影響國家的未來以及企業的未來,有人說觀眾沒興趣看,這些人實在太自以為是,我只能說,就記者的角度,許多證據與他們的說法相反。即便他們對,改革也無害。假如正如他們所言,電視只是來娛樂及逃避。那麼電視的優點已岌岌可危,所有的努力也將付諸流水,其實電視這工具可以教育、可以啟發、可以激勵,但唯有願意朝那方向努力,電視才可能發揮正面的效用。否則只是線路與光構成的盒子。
  我們也可以在電影中看到作為記者、新聞人所面臨的多重壓力,除了冒著政治不正確的風險、軍方的施壓以及民眾懷疑的眼光外,在媒體組織結構下,又必須與「商業利益」進行拔河比賽的拉鋸,媒體老闆認為觀眾愛看的是輕鬆娛樂的節目,而不是嚴肅的政治議題,觀眾是商業廣告主的最愛,媒體正需要這些廣告主,就在這環環相扣之下,蒙洛的節目雖然揭發了麥卡錫,最後還是被迫中止。
  蒙洛說的話確實沒錯,即使不是身為個媒體人,我們也沒有做到好好監督媒體的工作,因為觀眾部要求媒體應有的水準,反而讓媒體一再的迎合觀眾喜好,這樣的結果讓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越來越多的娛樂節目,以及沒營養的偶像劇,不禁讓人認為,難道媒體的效用就只能做到放鬆以及娛樂嗎?這樣配合觀眾的結果,不僅是讓生活充斥著越來越多無意義的節目,即便是新聞,也開始只要求誇大不實和腥羶色的圖片,而這樣的結果對我們而言是否是有益的?我們所受的教育,難道只能要求我們的媒體達到這種水平嗎?

  片中的媒體業者受到政治的壓力,然而現今的台灣,媒體也不斷的遭受到政治的滲透,每家媒體都持著偏頗的言論,然而這樣的言論影響的卻是台灣幾千萬的收視觀眾群們,而媒體業者卻始終無法有像劇中蒙洛般勇氣的人出現,即便是出現了這樣的人,在現今的媒體亂象之中也許也只有遭受打壓的遭遇,而能夠真的站出來抵抗的,只有身為觀眾的我們所擁有的自覺,我們應該擁有足夠的判斷能力,來仔細的篩選那些充斥在我們身邊的節目,我們所受的教育也應該使我們有足夠的能力去判斷節目的好壞,進而讓我們有著優秀的媒體。

  

按此展開文章...

Good Night, and Good Luck!

在電影裡的50年代,仇共情結高漲,於是有了參議員Joseph R. McCarthy的登高一呼,宣稱握有國內「共產份子」的名單,藉此審查各個公務機關、新聞媒體等,加上政府的支持與媒體的放大作用,美國版的「文革」粉墨登場。但比起中國文革,更無奈的是美國人民並非無知,而是缺乏勇氣挺身抵抗,深怕一不小心就被扣上和共產黨有勾結的大帽子。

可喜的是,仍然有Edward R. MurrowFred Friendly 這兩位勇敢的媒體人,誠實無畏的向大眾揭露McCarthy剝削人民及言論自由的真相,儘管在反撲過程當中,他們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背負失去一切的壓力,但終究成功扳倒參議員的無條件反共產主義。

姑且不論共產主義是好或壞,這原本就沒有一個完整的範疇,更沒有一定的標準,但參議員的單方面炒作不只是50年代才存在的問題。放眼現今的台灣社會,政客操弄選舉、激化族群間的對立,加上發達的媒體播送,打開電視看到的不外乎是血腥的暴力和政治新聞,台灣的民主和善意的媒體環境已經搖搖欲墜。人民到底要經過多少次的經驗試煉,才會從一直存在的惡意炒作中覺醒?

身為媒體人應以Edward及Fred的例子為榜樣,認真的思考新聞的本質,確實盡到身為媒體人應有的責任和職業道德。首先,媒體人必須堅持報導公正且不偏頗的真實新聞,不能只考量自身電視台的利益,而犧牲掉了自己媒體人的良心。除此之外,媒體還具有教育聽眾的責任,對於是非、對錯提供一個讓閱聽人可以判斷的角度,訓練大眾思考,而不只是被動地接受訊息。

我們期望在未來的台灣媒體界,不再只是為了收視率或利益的考量,不再帶著偏頗的政治色彩,給台灣一個乾淨又中立的閱聽環境。Good night, and good luck!



951912 邱慧蘭
951915 曾歆斐
951922 王方筠
951925 陳晴玉
951937 周禹彤

按此展開文章...

2007年12月12日 星期三

[閒話家常] 歡呼吧~ 同學 大家都是天才呢!

剛剛發現一個好玩的網站




這個網站可以分析網站或是Blog的閱讀水準
心血來潮輸入課堂BLOG
結果 驚人的事情發生了




cash advance

看到沒
大家的努力沒有白費阿
我們創造了一個給天才閱讀的網站呢 !
We're geniuses!!!

酷喔~~~

     助教 阿廣

按此展開文章...

2007年12月5日 星期三

公布以下兩件課程相關事項

1.課程異動:原12/18課程觀賞電影Good Night & Good Luck晚安 祝你好運,調整至12/11觀賞,繳交作業與流程和之前觀賞電影心得相同。

2.以下是助教可以接受各組預約的時間:

禮拜一:12點過後都可以

禮拜二:7點之後都可以

禮拜三:10點開始都可以

禮拜四:10~12點,7點之後都可以

禮拜五:10點開始都可以

煩請各位組長跟我聯絡,小吳的MSN:dukewuf1256@hotmail.com,還沒加入的組長請加入,線上預約,先搶先贏囉,如有衝突我會另行告知組長,請各位配合,感激不盡~

按此展開文章...